有机产品生产技术要点(水产养殖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居民餐桌上的有机食品越来越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2024)》显示,中国有机产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23年中国有机产品共计1257种产品,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有机水产品作为有机产品中重要一部分,产销量也在逐年增多。
根据中国有机标准GB 19630-2019,有机生产是指:遵照特定的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保持生产体系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据了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海参生产和消费国,海参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成为各主产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下面就以海参为例,简介一下有机水产品生产要点。
一 基本要求
基地环境:有机水产养殖基地应选择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区和生活垃圾场所等,同时基地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水质应符合符合GB 11607规定。
有机水产养殖分为开放性水域和非开放性水域。开放性水域一般指大型水库和开放的海域、滩涂,非开放性水域一般指池塘、中小型水库。
“野生”——对于只人工育苗、养殖到一定规格(不超过生命周期的三分之一)后投入海中,不再施加投饵、用药等人工管理措施,可认为是“野生”。
海参一般是外海投放礁石养殖。
转换期:海参由于活动很慢,且活动范围很小,因此视为野生固着生物,一般在外海养殖,不需要转换,如果池塘养殖的就需要经历12个月转换期。
二 养殖基本要求
养殖方法需要适合养殖海参的生理习性和当地条件。养殖技术要保证海参的健康及其基本生活需要。不能采取采取永久性增氧,养殖所需的建筑材料和生产设备上不能使用涂料和化学合成物质。
饵料:海参的养殖密度不大的话一般不需要投饵。尤其外海养殖,池塘养殖需要投饵的话也要投喂有机的或野生的饵料,饵料不足时可以投喂不超过总饵料量5%(以干物质计)的常规饵料。如果出现不可预见情况导致该年度常规饵料超过5%,在获得了认证机构许可条件下,也不能超过总饵料量20%。饵料中的动物蛋白至少50%来源为不适于人类消费的物质。可以使用天然的矿物质添加剂、维生素、微量元素。
三 疾病防治
防治原则是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应通过预防措施来保证海参的健康,所有的管理措施应旨在提高海参得抵抗力。养殖密度不应过大,以影响海参健康和行为异常。外海养殖一般不具备使用药物的条件,对于池塘养殖海参,可以使用生石灰、二氧化硫、高锰酸钾、茶籽饼及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和地质。提倡使用天然药物进行预防和防治。当天然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使用常规渔药,但在12个月内只能使用一个疗程,超过允许疗程就要重新转换了。使用了常规渔药,要经过该药的两倍休药期海参才能按照有机产品上市销售。
繁殖:应是自然方式繁殖的海参苗,不宜采取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非自然方式,不应使用孤雌繁殖、基因工程和人工诱导的多倍体技术繁殖。
捕捞:捕捞工具应该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式水体,描述捕捞量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并影响自然水域的持续生产和其他物种的生存。
运输和宰杀:有机养殖很注重的动物福利的,是指尊重动物自然生长规律,充分考虑动物生理、环境、卫生、行为及心理需求有机产品的养殖讲究动物福利。因此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满足动物的密度、水温、PH值、溶解氧等,路途不宜过远,不应使用镇静剂或兴奋剂。宰杀时应使其处于无知觉状态,减少对水生动物的胁迫和痛苦。
凯新认证将继续不遗余力地与企业合作,持之以恒,助力企业生产优质的有机产品,为有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